茅茅虫论文写作

/ 精选知识

期刊投稿:这7种状态你需要了解!

2022-09-27 16:36:51 作者:茅茅虫小酿

“我的期刊投稿状态怎么由‘评审部分审回’变为‘评审’了?”这是肥虫昨天收到的一位小伙伴的留言。为什么已经开始评审部分又转变为评审状态,那么这种状态到底意味着什么?是内容不合格又重新进入了审核,还是说可能就此落榜退回?今天肥虫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期刊投稿后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状态,看完后大家就明白了!

虽然各个期刊或出版商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名词,但大致上系统上面从投稿后至最后接受或拒稿会出现的状态如下:


1、未审退回

当编辑认为论文不符合期刊类别或投稿要求,并退回稿件而不进行外部审阅时,会发生这种情况。另一种可能性是论文中有太多的语言错误。当期刊编辑返回时,将说明原因,并且作者有机会在重新提交或更改投稿之前改进语言。


2、建议更改为其他期刊

当期刊编辑认为该论文不适合你所投稿的期刊时,可能会建议切换到其他期刊。如果是同一出版商拥有的期刊,则提交作者同意后,提交转移将在该期刊中进行。作者无需执行其他任何操作,但如果是建议其他出版商的期刊,则完全取决于作者看他是否愿意改用另一种期刊。


3、送交同行评审

在初步评审期间,编辑将确认论文是否符合期刊的范围并符合期刊提交的要求。审查没有问题后,编辑者会将其发送给同行审查。通常,将邀请2至3位审稿人审稿。在这期间也有审稿人拒绝审稿的可能,编辑需要再另外找审稿人。这也就是投稿状态由‘评审部分审回’变为‘评审’的原因之一,或者也说明了可能该篇文章有些争议,不过,尽管同行评审的评论很重要,但对于期刊编辑来说也是仅供参考的。即使审稿人提出了负面评论,如果编辑认为该论文可信,仍然可以接受该论文。


4、小修后接受

该决定也称为有条件接受,这意味着在进行一些较小的修改后,论文需要被期刊接受。被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进行审查。通常,期刊编辑会自行检查。作出裁决,但是,作者仍然必须记住,“经过较小修订后发布”不能保证被接受,或者编辑者对您的更改感到满意。


5、大修后接受

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进行重大修改时,将做出此决定。在返回修改后的稿件时,作者需要对评论发表逐点答复。修改后的手稿也可以寄出。通常将评论发给第一轮审稿人,但编辑当然也有权选择其他审稿人。对第二轮的审查,有些期刊将其称为“重新审查”,其结果如何根据作者确定。如果作者未完全答复所有评论,则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修改,并且稿件可能会被拒绝。


6、修改后重投

有时编辑会拒绝稿件,但愿意在作者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提交。目前,重新提交被视为新提交。如果作者接受,则必须根据审阅和社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订。然后,当您重新提交时,请附上一封信,其中包含先前的稿件编号和修订说明。在检查了修订的论文和相关信息之后,编辑者决定是否将论文提交给同行评审。


7、拒稿或接收

即使作者已经根据审稿人还有编辑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修订,如果编辑对修改不满意,就有可能拒稿。接收就意味着编辑对作者的修改很满意,决定接受稿件,又重新进入一轮审核。

作者在投稿出去后都会感到很焦虑,一直刷新投稿状态,有时候出现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状态,就会更加忧虑,有时候同一个状态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,作者也会觉得很困惑或是紧张,但是期刊论文投稿的流程本就很长,特别是进入“审稿”状态后,周期有可能维持2到4个月。所以当碰到“我的期刊投稿状态怎么由‘评审部分审回’变为‘评审’这样类似的情况,是表明论文目前还处在审核阶段,有两种结果:一种就是通过审核可以发,另外一种就是直接拒稿不发的意思。也不用一直去纠结到底会是哪种结果,耐心等待即可。






相关推荐

研究设计中的实验设计:解锁科学探索的关键

本文详细介绍了文献研究法、实验研究法、调查研究法、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的适用问题、优势与局限。帮助研究者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方法,提升研究效率与质量。
2025-04-27 10:06

文献综述难发表?从四大关键区别剖析原因

本文深入探讨文献综述与综述研究的四大区别,包括研究目的、方法、创新性及学术价值。分析文献综述难发表的原因,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清晰思路与方向,助力提升研究质量。
2025-04-25 10:37

三角测量:原理、适用情形与特征全解析

本文深入探讨三角测量的定义、原理及其在地理测绘、工程建筑和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情形。分析其高精度、灵活性、扩展性和可靠性等特征,并结合具体实例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经典测量技术。
2025-04-21 16:01